空间激光通信是以激光为载波,在空间实现语音、图像和数据等信息无线传输的通信方式,具有通信速率高、通信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抗截获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低等优点。在军事保密信息传输、民用应急信息传输、电磁干扰下信息安全传输和空间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均有迫切需求。
空间光通信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技术,可用于星间、星空、空空、空地等多种链路中,并逐渐向深空和海下通信扩展。目前,全国有多家单位进行了空间激光通信的关键技术研究、样机研制以及野外动态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当前,空间激光通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高速率、网络化、多用途、一体化和多谱段等方面。本研讨会旨在汇聚从事空间光通信的专业人员开展学术交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前瞻性观点,探讨关键技术的平台。
会议时间:2020年9月27日-29日
会议地点:西安大雁塔假日酒店
会议详情网址:https://b2b.csoe.org.cn/meeting/SOC2020.html
主办单位: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
联办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七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光通信技术研究中心
支持单位:
苏州镭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凌云光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三英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开阳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耐沂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大会主席:
姚建铨院士(天津大学)
吴曼青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于 全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吕跃广院士(中国工程院)
尹 浩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姜会林院士(长春理工大学)
张 平院士(北京邮电大学)
大会共主席:
马 晶(哈尔滨工业大学)
谢小平(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常呈武(空天宽带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程序委员会(音序排列):
艾 勇(武汉大学)
蔡德荣(海军装备研究院)
曹桂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陈二虎(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陈山枝(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崔大健(中电科集团第四十四研究所)
迟 楠(复旦大学)
樊士伟(航天系统部航天研发中心)
韩俊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黄新宁(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柯熙政(西安理工大学)
李小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刘德明(华中科技大学)
梅海平(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沈永言(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孙晨华(中电科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
孙建锋(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佟首峰(长春理工大学)
王敬超(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王明军(西安理工大学)
邬双阳(中电科集团第二十七研究所)
汪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伍 剑(北京邮电大学)
谢 涛(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鲜 浩(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薛 彬(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曾智龙(中电科集团第三十四研究所)
董 涛(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更新(南京邮电大学)
赵尚弘(空军工程大学)
一、会议议题(持续更新中)
专题一、空间信息网络体系架构与协议
讨论范围:面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迭代发展动向,研究分析国内外空间信息网络体系架构最新进展,针对空间信息网络多介质、多协议、多业务的空间信息网络特性以及长时延、高动态、有中断的空间传输链路特征,探讨空间信息网络的机理和规律,基于天地一体化网络以及卫星通信与 5G 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从顶层上设计我国空间信息网络的体系架构和协议体系,为下一代空间信息网络发展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召集人:常呈武(空天宽带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赵尚弘(空军工程大学)
报告人(音序):
常呈武(空天宽带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归 琳(上海交通大学)
李红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时间确定网络组网技术初探
李小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微波光子宽带通信技术
刘迎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卫星星座激光/微波混合星间链路拓扑规划方法研究
孙晨华(中电科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
汪春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王敬超(军事科学院)--低轨星座发展构想
董 涛(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地一体宽带弹性组网技术
章英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
赵尚弘(空军工程大学)-空基信息网络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专题二、激光通信器件/部件技术
召集人:曹玉莲(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崔大健(中电科集团第四十四研究所)
讨论范围:面向激光通信在天基骨干网络、天地一体化网络、低轨互联网,大气激光通信等应用中的发展动向,研究分析国内外空天地一体化激光通信用光器件的最新进展,针对核心光电器件如激光器、高速光调制器、大功率泵浦激光器、高灵敏度光电探测器和光混频器等在空间应用的可行性、性能变化机理、新型用途等进行讨论,为新一代空间信息网络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器件级的技术和理论支撑!
报告人(音序):
安俊明(中科院半导体所)--PLC 二氧化硅无源芯片在空间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蔡鑫伦(中山大学)--高速铌酸锂薄膜电光调制器
曹玉莲(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激光终端高增益芯片研究
陈迪俊(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星载低噪声单频光纤激光器技术研究
崔大健(中电科集团第四十四研究所)--星载高灵敏度平衡光电探测器
付 益(中电科集团第三十四研究所)
季海铭(江苏华兴科技有限公司)
刘 波(南开大学)--空间辐照环境下高功率光纤放大器通信性能退化特性研究
张 华(北京凌云光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张 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赵 润(中电科集团第十三研究所)
专题三、空间光束捕获跟踪技术
召集人:马晶(哈尔滨工业大学) 佟首峰(长春理工大学)
报告人(音序):
刘 露(北京大学)
佟首峰(长春理工大学)
幺周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于思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题四、空间激光通信收发技术
召集人:曾智龙(中电科集团第三十四研究所) 孙建锋(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讨论范围:面向远距离、低功耗、低重量和高速率激光通信应用需求,研究适合空间激光通信的先进收发技术。针对高灵敏度通信接收,高相干单模保偏光源,高增益、高光学隔离度收发天线,轻量化高动态二维指向机构,高效率光纤耦合,宽温光学天线设计,光学相控阵收发技术,高精度偏振保持膜系设计,无应力光学安装技术等方面进行研讨,为激光终端的小型轻量化提供基础。
报告人(音序):
艾 勇(武汉大学)
董 毅(上海交通大学)
黄永梅(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贾建军(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用于空间量子/激光通信的二维光电转台系统
宋义伟(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张立中(长春理工大学)
专题五、空间激光通信新体制调制/编码技术
召集人:伍剑(北京邮电大学)
讨论范围:面向高性能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对传输容量、传输距离及系统稳定性等重要需求,研讨拓展空间激光通信容量的新手段,包括轨道角动量复用等技术;针对空间激光通信时变信道、提升系统性能的调制解调/编码新技术,包括极化码、PPM 调制及概率整形技术等;面向大气湍流的信道建模及系统分析技术以及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应用实践等。
报告人(音序):
陈 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李 岩(北京邮电大学)
陶坤宇(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王 健(华中科技大学)
伍 剑(北京邮电大学)
谌 明(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周俊鹤(同济大学)
专题六、大气信道分析及补偿技术
讨论范围:面向空间光通信、空间光探测、天文观测以及卫星遥感成像、高能激光等应用领域,揭示大气介质对空间光学应用产生影响的物理机理,研讨解决大气光学效应的相关检测、关键器件、先进算法及软、硬件系统技术与单元技术,发掘与提升新型自适应光学在近地、星地空间光通信、光学成像以及高能激光等应用领域的应用潜力,展望其核心技术产业化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等。
召集人:元秀华(华中科技大学) 梅海平(中科院安徽光机所)
报告人(音序):
韩 永(中山大学)--大气粒子群光学特征及其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梅海平(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大气湍流的光学特性与测量方法
蒲继雄(华侨大学)
饶瑞中(中科院安徽光机所)
王明军(西安理工大学)--基于平行和球形边界层冰水云的无线光传输信道特性研究
鲜 浩(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徐正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元秀华(华中科技大学)
张 泽(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锋芒激光技术
专题七、海洋/水下光通信技术
召集人:汪 伟(中科院西安光机所) 周田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徐 敬(浙江大学)
讨论范围:面向全球海洋应用的水下光通信技术迭代发展动向,研究分析水下无线光通信﹑水下有线光通信﹑水下互联光组网﹑声光复合定位与通信以及空间平台与水下运动目标光通信等应用领域,揭示大气信道﹑海面信道和海水信道对光束传播时产生的物理效应机理,探讨高稳定性光源技术﹑光调制编码技术﹑高灵敏度探测器件研制﹑单光子探测理论体制以及光束通过波动海面实时监测理论研究等。为下一代水下光通信技术提供有力的参考,更为探索海洋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技术支撑。
报告人(音序):
敖 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董宇涵(清华大学)
江 明(中山大学)
康福增(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水信道对激光传输的波前影响分析
李上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文东(中国海洋大学)
田朋飞(复旦大学)
徐 敬(浙江大学)-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
杨 昉(清华大学)
殷洪玺(大连理工大学)
张逸新(江南大学)
张泽君(浙江大学)-针对蓝绿光波长段无串扰型偏振控制器件的技术研究
周田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八、5G/6G 光网络技术
召集人:陈山枝(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
讨论范围:5G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承载网络作为基础,以适应超高速率、超低时延、高精度同步、低比特成本、网络切片、灵活路由等诸多关键技术要求。光网络具有巨大可用频谱(10THz)、超大容量(100Tbps)、超高速率(1Tbps)等特性,全光网是 5G 理想的承载技术之一。2019 年 4 月,工信部提出了“双 G 双提”的重点发展目标,光通信网络产业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亟待在容量、 性能、集成度、成本和敏捷性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支撑千兆接入、VR/AR、4K/8K 高清、云网专线等新型业务,探索 5G/6G 光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向。
报告人(音序):
陈山枝(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
胡卫生(上海交通大学)
刘德明(华中科技大学)
马 竣(烽火通信光网络)
唐雄燕(中国联通集团公司)
张成良(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徐 坤(北京邮电大学)
待 定(中国移动)
待 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施 扬(苏州镭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专题九、室内光通信技术
讨论范围:面向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室内光通信技术迭代发展动向,研究分析国内外室内无线光通信领域最新进展,针对物理层上的新型理论与应用,探讨室内光通信领域中高级调制方法、均衡估计等新型信号处理算法,以及新的发射调制器件、建模方法、异构网络架构、导航定位等先进应用,基于万物互联以及感知通信一体化的未来光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探索未来室内光通信网络的体系架构,为下一代室内无线通信发展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召集人:迟 楠(复旦大学) 柯熙政(西安理工大学)
报告人(音序):
白 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种面向光学通信相机的自适应数据包结构设
陈雄斌(中科院半导体所)
迟 楠(复旦大学)
金显庆(中国科技大学)--室内 PHz 通信与高速实时信号处理
柯熙政(西安理工大学)--带波前倾斜修正的自适应光学波前畸变校正实验研究
刘立林(中山大学)
宋 健(清华大学)--室内光通信融合网络
沈 超(沙特阿卜杜拉国王大学)--可见光通信关键器件技术:高速,高效,低功耗与小型化
王家恒(东南大学)
张建华(北京邮电大学)
张建立(南昌大学)
张军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赵丽霞(中科院半导体所)
包括以上方面,但不局限于此,欢迎与空间光通信有关的所有来稿。
支持媒体:《红外与激光工程》(EI 收录)、《光学精密工程》(EI 收录)、《光子学报》(EI收录)、《通信学报》(EI 收录)、《SPIE 文集》(EI 收录)、《光通信技术》(中文核心)、《光通信研究》(中文核心)、《强激光与粒子束》(中文核心)《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中文核心)、《深空探测学报》(中文核心)、《照明工程学报》(中文核心)、《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文核心)、《无线电通信技术》、《无线电工程》、《空间碎片研究》
投稿链接: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SOC2020.html
第二轮截稿日期:2020 年 8 月 31 日,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参会。
会议注册: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SOC2020.html
会议费:2806 元/人,包括文件、餐、杂支等,在线报名。汇款时请务必注明“姓名+空间通信
汇款信息:
账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开户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组委会联系方式:
索尼珂,022-58168515 、15122063125 邮箱:sonik@csoe.org.cn
西安光机所研究生部
2020年8月5日